坚持数字赋能改革,打造智慧政务综合体
今年以来,海盐县政务服务中心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,持续推进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,打造高效能、全方位、零距离审批,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信息化水平。
一是创新“智慧办”,打造高效能审批。“拿地即开工”改革机制正式推行后,企业需提供的材料清单大幅缩减至3份。各相关部门围绕“一窗受理、一张表单、一份材料、一个平台、一套机制”,综合应用“标准地+承诺制+代办制”、施工图审查、规划许可和建设用地“多审合一、多证合一”改革等举措,再造规划及施工许可阶段审批流程。通过提前介入、全程代办、容缺受理、告知承诺、限时办结等措施,在主要申请件齐全、符合承诺要求的基础上,一般民间内资工业项目,涉审部门在土地摘牌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施工许可证核发。推进工程项目档案数字化改革,从库存档案数字化到在建工程档案数字化,从竣工后整改验收到项目与档案同步移交,改革减少了重复提交材料16项,实现了验收和移交即办,缩短竣工到备案的时间约5天左右,走出了一条城建档案改革新路,为优化海盐县域营商环境提供了保障。
二是拓展“跨域办”,打造全方位审批。与多地不断突破区域限制,率先在公安、税务、公积金等民生互通领域,探索“异地办、就近办、一次办”的跨省通办一体化服务。在多地设置一站式办理窗口,统一配备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终端和专区,可提供“证明打印”“自助申报”等多项功能。海盐县拓展“长三角一网通办”服务,深化与苏州相城区合作,梳理及出台第二批两地通办事项;积极参加“跨省通办联盟”,签订了《一窗·全国跨省通办联盟合作计划书》;扩大政务服务“跨省通办”范围,与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、南京市江宁区行政审批局分别签订两地政务服务“异地通办”合作协议。与铜陵市义安区两地签订政务服务“跨省通办”战略合作协议,共同谋划跨省通办,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。同时还统建远程系统,推进“连线通办”,全程采集办件电子化信息,作为审批依据存档,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、异地档案查询等跨省政务服务事项,由“数据跑”代替“群众跑”,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。截至目前,办理户口迁移、不动产转移登记、异地档案查询等事项213件。
三是深化“就近办”,打造零距离审批。通过数字赋能,延伸服务路径,探索更多高频事项“就近办”,依托乡镇便民服务中心、社区、村(居)民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,建成全县9个乡镇121个行政村(行政村、社区、居委会)代办点132个,实现海盐县行政村“办事不出村”帮办代办服务网点全覆盖。实现智能服务终端全覆盖,使企业、群众在“家门口”享受到与政务服务中心“同质同效”的办事体验,真正实现便民“零距离”、服务“心贴心”。截至目前代办网点共受理办件量10万余件。同时创新推出“政银联动”服务机制,在海盐县多个银行网点设置线下政务服务专区,将医保、社保、公积金等政务服务事项予以下放。完成覆盖县、镇、街道的31个农商银行网点开通及柜面29个事项、移动pad端29个事项、丰收互联APP403个事项和自助终端180个事项的接入工作,进一步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。通过政务服务2.0系统网上收件,流转至海盐县政务服务审批后台,审批后台实时审批,即办件即刻办结,相关证件材料通过免费快递方式直接送达群众手中,让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腿,推动在线政务服务向基层借力,不断延伸服务触角。
下一步,海盐县政务服务中心将坚持数字赋能,加快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,推动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升级。